梦回明德(一):关于乐诚堂的那点事

也许到明德来,真的是一种缘分吧。

我们家住在长沙城的最南端,而明德是在长沙城最北端。开学之前,我从来没有来过明德,甚至都没有出过远门。选择明德也许是种缘分,填写志愿就录取了。开学的那一天,妈妈送我去的。

应该是90年代的明德校园全景

明德中学在湘春路上,不起眼的校门。但走进去就是宏伟的乐诚堂。

乐诚堂

那时候对乐诚堂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。我读书的时候那里已经改成了物理和化学实验室、行政办公室、档案室和校史馆什么的,虽然经常从那里路过,但进去的机会不太多。据说,乐诚堂建于1932年,由著名工程专家周凤九(1891-1960,周光召之父)设计(读书时并不知道)。

乐诚堂正面

乐诚堂坐南朝北,四层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。长71米,宽19.7米,高21.9米,建筑面积5595平方米,共有教室、办公室59间,由48根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框架横条状布局。每层安装32个四联木制玻璃窗,花岗石窗台线,上饰长方形图案窗额。

乐诚堂里面

内走廊东西两端挑出式阳台,砖砌方块式栏杆,水刷石作盖,檐口下饰方块图案,木桁架构成双坡屋顶,上盖筒瓦。

上楼
上面是实验室
乐诚堂内
乐诚堂内教室

正门朝北,由18级花岗石台阶上至门庭,阶廊地面铺玻璃砖,铜条嵌缝。花岗石半圆拱门,框边雕凿各种线条,上装半圆形玻璃窗格,中悬一道横樘,玻璃格六扇大门,楣额塑回纹图案,嵌白石方膛,内刊金色“乐诚堂”三字。

乐诚堂入门处
乐诚堂大门
乐诚堂窗外郁郁葱葱
乐诚堂一景色
乐诚堂的灰砖瓦
从背后看乐诚堂
乐诚堂背后的小道

围绕着乐诚堂,发生很多的故事,以后慢慢诉说。每一块砖、每一扇窗、每一株树似乎还是从前,任时空变换,从没有改变。

最后附录乐诚堂的历史:

乐诚堂近现代保护建筑

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,胡元倓创办明德时,制定“坚苦真诚”之校训。为纪念他,学校将这栋中西合璧式的教学大楼以胡元倓别号“乐减老人”命名为“乐诚堂”。

乐诚堂刚刚建好的样子
乐诚堂旁一景
1932年的乐诚堂

著名诗人赵家寰作《登乐诚堂》诗云:
万户千门画不胜,明窗几净百花灯。
两行树绕将登道,九折梯临最上层。 
振铎云中惊野鹤,卷帘窗外数飞鹰。 
凭栏极目增惆怅,尚有劳人在秣陵。

1938年“文夕大火”中,乐诚堂受毁严重,后又遭日机轰炸,仅剩框架。

被大火烧毁的长沙明德中学乐诚堂(图/网络)

战后多次修葺。1980年乐诚堂按原貌修复。

你在乐诚堂有过回忆吗?欢迎评论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